• <code id="uuumw"><kbd id="uuumw"></kbd></code>
  • <xmp id="uuumw"><source id="uuumw"></source>
  • <blockquote id="uuumw"><rt id="uuumw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<code id="uuumw"><button id="uuumw"></button></code>
    首頁 歷史

    三國軍神

    第八十二章 李儒三策

    三國軍神 冰雪塵 2700 2015-04-09 11:45:28

      十常侍貪婪無度,董卓雖然心疼錢財,但是如果能夠保住自己官職,就不怕撈不回來。

      他不再糾結,繼續向李儒問道:“文優,我等糧道被斷,該如何是好?”

      日后縱然能夠逃脫朝廷責罰,也要先保住性命才行。

      威縣已經被黃巾軍徹底包圍,如今糧道被斷,數萬黃巾軍虎視眈眈。哪怕是董卓本人,亦是感到有些心驚膽戰。

      李儒臉上仍是波瀾不驚,緩緩說道:“我有上中下三策,可供主公選擇?!?p>  董卓聞言大喜,急忙問道:“文優教我!”

      董卓為人粗獷,但是對于那些有名望士子,往往卻是敬重有加。這點從歷史上董卓進京以后,大肆拉攏士人就可以看出。

      說到底,他只是地方豪強出身,在那些世家大族這些真正的貴族眼中,無疑是個暴發戶似的存在。

      士族們幾百年來養成記的傲氣,又豈能輕易改變?

      董卓在西涼雖然呼風喚雨,備受敬重,但是在這些人眼中,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鄉下土包子。

      況且,西涼乃貧瘠荒涼之地,這里雖然民風彪悍,卻是缺少讀書人,更是缺少名揚天下的士人。

      李儒是一個寒門士子,他有驚世才華,卻苦于無用武之地。后來遇到董卓,董卓對他的才華稱贊不已,數次邀請李儒來到自己帳下用命。

      李儒投奔董卓以后,董卓更是對他言聽計從,這更讓李儒有一種‘士為知己者死’的感覺。

      漢代的寒門士子,雖然不乏才華橫溢之輩,但是相比起豪門士子,他們卻更難出頭。所以一旦遇到伯樂,他們便會拼死報答。

      有很多人誤以為鬼才郭嘉是寒門士子,其實并非如此。郭嘉少年之時,就喜歡與長者交談,常使長者們自愧不如。

      郭嘉更是交游廣闊。

      他的朋友遍布天下,長者如名士田豐、程昱,年齡相仿者如荀攸、荀彧,都是他的至交好友。

      郭嘉以前曾被好友田豐鼓動,讓他投奔袁紹。后來郭嘉寧愿在家閑置六年,也要棄風頭正盛的袁紹而去。有很多人就說,是因為郭嘉出身寒門,不受袁紹重視的緣故。

      事實并非如此。

      當時,袁紹其實對郭嘉極為敬重,更是厚禮待之。但數十日一過,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,非成大事之人。于是,郭嘉毅然離袁而去。

      袁紹如此心高氣傲,若是郭嘉果真出身寒門,又怎會厚禮待之?

      李儒此人,生卒年不詳,哪里人氏亦是無從考究。但是,以一介士人的身份,投奔到身為地方豪強的董卓手下,就可以看出他出身不好。

      若是果真出身大族,以士人們眼高于頂的作風,如何會正眼去看董卓這個地方豪強?

      要知道,哪怕日后董卓權傾朝野之時,那些士人也未曾真正投奔他,只是懼怕他的權勢,與他虛與委蛇罷了。

      投之以桃,報之以李。

      李儒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,只有董卓這個粗鄙武夫看中。伯樂相中了千里馬,千里馬又怎么會不以死相報?

      所以,歷史上的李儒,可以說是對董卓盡心盡力,為了董卓能夠站在權力的巔峰,不惜背負一世罵名。

      謀士分很多種類型,有善于軍事的如張良,有善于籌集錢糧的如蕭何。而李儒這一類謀臣,則是善于勾心斗角的謀略,有如陳平。

      這類謀士不僅計謀陰狠,而且善于明哲保身。

      歷史上,后來的董卓,由于大權在握,就開始不聽李儒之言,最后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。

      但是歷史對于李儒的記載,卻說他最后不知所蹤,并非像演義中記載的那樣,被自家家奴綁來獻給呂布。

      董卓部下擊敗呂布,挾持獻帝以后,李傕還推舉過李儒為侍中,但被漢獻帝拒絕。等到李傕被曹操擊敗,李儒就不知所蹤。

      李儒曾助紂為虐,更是毒殺前任皇帝、皇妃,可謂是惡貫滿盈,被天下人唾棄。

      他深知,在眾人沒有明目張膽的舉兵造反之前,無論哪路諸侯抓住了他,都會要了他的性命。所以,他才會隱姓埋名,消失在眾人視野之中。

      三國時期的謀士,得以善終的并不多。然而如同李儒這般陰狠,工于心計的謀士,卻往往懂得明哲保身。

      賈詡、程昱、李儒,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

      卻說威縣大帳之中,李儒排眾而出,來到地圖面前,緩緩說道:“下策,派兵劫掠威縣內外,裹挾百姓進城。死守城池,靜待皇甫將軍援軍?!?p>  眾人聞言,都是不解,問道:“軍中糧草,不足十日之用。就算能夠劫掠一些糧草,亦不能支撐半月。依照路程來看,皇甫將軍要一月以后才能到達,那時我等豈不都要被餓死?”

      李儒臉上露詭異的笑容,說道:“皇甫將軍乃世之名將,深知兵貴神速。他若是倍道而行,半月可至。若我軍糧草耗盡,仍可殺人就食,熬到皇甫將軍前來,易如反掌?!?p>  李儒的話,風淡云輕,卻讓眾人渾身發冷?!畾⑷司褪场?,哪怕殘暴如董卓,若非逼不得已,也不愿如此行事。

      搖了搖頭,董卓問道:“中策所謂何計?”

      “中策,命令其余官兵死守威縣,主公直接帶著帳下心腹,以及西涼兒郎從丘縣突圍?!?p>  “黃巾軍占據丘縣,我們可能很難攻下這座城池。但是,若只是繞過這座縣城了,卻是輕而易舉?!?p>  李儒的每一個策略,都是如此驚人。

      這條計策,是要拋棄其余數萬官兵,只保存董卓手下的實力。

      官兵若是想要全部離開威縣,廣宗黃巾軍絕對不會坐視不理。

      官兵執意撤退的話,先不說董卓又會多了一個棄城而逃的罪名。若是張角在后面追擊,官兵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個大潰敗。

      所以說,使用中策,那些被留在威縣的官兵,就會成為棄子,成為吸引廣宗黃巾軍的誘餌。

      猶豫了一下,董卓問道:“讓這些官兵死守威縣,他們會答應嗎?”

      李儒哈哈大笑,說道:“此事何難,只需告訴他們,主公將親自帶領本部人馬,前去攻打丘縣即可?!?p>  董卓聞言,臉上這才露出了笑容。他帳下的其他將官,看向李儒的眼神,卻變得畏懼起來。

      這人雖是一介儒士,卻心狠手辣若斯。動動嘴皮子,就決定了數萬人的生死,真是可怕的人!以后若無必要,絕對不能招惹此人。

      這條計策,董卓還覺得可以接受。

      反正他現在一敗再敗,注定會被朝廷責罰,根本不用再考慮鎮壓黃巾的事。而是思考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,而后買通十常侍,為自己洗脫罪名。

      他仍不死心,繼續問道:“上策是何計?”

      聞言,李儒臉色一肅,說道:“上策,兵分三路。一路駐扎威縣,拖住廣宗黃巾。而后派出第二路人馬,大張旗鼓前去攻打丘縣?!?p>  “如此,丘縣黃巾兵力不足,必然震動。他們以為曲周有漳水天險,易守難攻,必會麻痹大意,而后從曲周調遣黃巾支援丘縣?!?p>  “我們再用‘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’之計,派遣精銳之士,奔襲曲周?!?p>  話畢,李儒一指地圖上的曲周城,臉上滿是狂熱。他喜歡這樣指點江山的感覺,更喜歡看到因為自己的計策,而改變整個戰場的勝負。

      考慮了一會,董卓搖了搖頭,說道:“黃巾軍中,亦不乏智謀之士。這條計策雖然可能成功,卻有風險?!?p>  “先不說能否迷惑黃巾軍,讓他們把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丘縣。哪怕他們果真如此,漳水易守難攻,恐怕也難以渡過?!?p>  李儒張了張嘴,終究是沒有說什么。

      其實,只要黃巾軍被官兵迷惑住了,官兵大可晚上偷偷來到漳河,伐木渡河,而非直接奪取漳河橋梁。

      李儒了解董卓,知道一旦他下定決心,就不會更改,所以不再勸說。

      董卓看著帳下的心腹眾人,說道:“我意采納文優所獻的中策,爾等可有異議?”

      能夠保全性命,他們自然不會反對,都齊聲應諾。

      

    冰雪塵

    PS:喜歡本書的書友,別忘了加群哦。QQ群:433089387

    按 “鍵盤左鍵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鍵盤右鍵→” 進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鍵” 向下滾動
    目錄
    目錄
    設置
    設置
    書架
    加入書架
    書頁
    返回書頁
    指南
    //speedTimer.push(new Date().getTime()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