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關于九年級上冊人教版物質構成的奧秘的知識點總結: 1. 原子的構成:包括構成原子的粒子,在原子里,核電荷數=質子數=核外電子數,原子不顯電性。 2. 相對原子質量: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是碳-12 原子質量的 1/12,表達式為 Ar=其他原子的質量/(碳-12 的質量×1/12),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,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,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,相對原子質量≈質子數+中子數。 3. 元素:元素的定義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(即核內質子數)的一類原子的總稱,元素的種類決定于核電荷數(即核內質子數),地殼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(質量分數)是氧、硅、鋁、鐵,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(非金屬元素)是氧,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,生物細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是氧、碳、氫、氮。 4. 元素符號: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元素,書寫時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,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,第一個字母要大寫,第二個字母要小寫。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包括表示一種元素和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。 5. 物質組成:物質由元素組成,如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;物質由粒子(分子、原子、離子)構成,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,金是由金原子構成的,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;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,如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,每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。 6. 元素周期表:周期表每一橫行叫做一個周期,共有 7 個周期。
點擊前往限時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小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