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九年級物理中電荷、電流和電路的知識點歸納總結: 1. 電荷: - 摩擦起電: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,條件是相互摩擦的物體由不同種物質構成且與外界絕緣。 - 兩種電荷: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,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。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,異種電荷相互吸引。 - 電荷量: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,符號 Q,單位庫侖(C)。元電荷 e = 1.6×10?1? C,1C 的電荷量等于 6.25×101? 個電子的電荷量。 - 電中和: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,實質是電子的轉移,電荷總量保持不變。 - 摩擦起電的原因: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本領不同,摩擦時電子發生轉移。同種物質摩擦不起電是因為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相同。 - 帶電體的性質: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。 - 接觸帶電:不帶電物體接觸帶電體帶上相同電荷,是電荷的轉移。 -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:帶電物體靠近不帶電導體,使導體內部電荷重新分布,利用此現象使物體帶電叫感應起電,是電子在導體內部的轉移。 2. 電流: - 電流: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,形成電流的電荷可以是正電荷或負電荷。在金屬導體中能自由移動的電荷是帶負電的電子,在各種酸、堿、鹽的水溶液中能自由移動的電荷是正、負離子。 - 電流方向:物理學中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,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。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正極出發,經過用電器流回電源負極。 - 電流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,用字母 I 表示,單位安培(A)。1 A = 1 C/s,常用單位還有毫安(mA)、微安(μA)。 3. 導體與絕緣體:導體容易導電,絕緣體不容易導電。 4. 電路的連接方式:串聯和并聯。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,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;并聯電路中干路總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,各支路兩端電壓等于電源總電壓。 5. 中考考點:重點是串聯和并聯,難點是實物圖的連接和電路圖的設計。通常以填空題、選擇題等題型考查電路的識別,以作圖題和實驗題考查按要求畫電路圖、連接實物圖及兩種圖之間的相互轉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