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山氏是中國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中大禹妻子的氏族,也專指所屬于此族的涂山女。 涂山氏之女,別名女嬌、女媧,最早見于文獻
《尚書·皋陶謨》
和
《楚辭·天問》
的禹娶涂山故事中,呈現為賢良淑德,默默付出的女性形象。 歷史早期的涂山氏主要是大禹的賢妻形象。她與大禹通婚于涂山臺桑,后為治水,大禹在外奔波,涂山氏照看家中事務。禹三過家門而不入,涂山氏思念大禹而登高遠望并作第一首愛情詩歌“候人兮猗!”,有傳說涂山氏化石后生下了啟。漢代隨著讖緯的流行,開始出現了禹見九尾白狐而娶涂山氏成家的記載,涂山女與九尾狐形象結合并重疊。北魏流傳起上天賜神女涂山氏以獎勵大禹治水功績的說法,涂山氏被奉為神姑,后成為主管婚姻與胤嗣的神女。 涂山氏創作的詩歌“候人兮猗”既是南音之始,也對后世文學如
《詩經》
和登高望遠題材有重要意義,以其為原型的化石的傳說更對后世文化有著深遠影響。唐朝時武則天于嵩山封禪,封涂山氏為“玉京太后”,進一步奠定其地位。 涂山氏之女是大禹之妻,陪伴大禹治水,并生下夏的第二任君主啟。關于涂山氏的記載最早見
《尚書》
,其中的涂山氏基本是大禹故事的附屬,在敘述時也沒有神話的因素。涂山氏之女的形象代表的是辛勤操持家務,默默支持治水的賢后形象。在
《呂氏春秋·音初篇》
中記有:“禹行水,竊見涂山女,禹未之遇,而巡省南土。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涂山之陽。女乃作歌,歌曰:‘候人兮猗!’實始作南音?!毕啾扔谄渌墨I,
《呂氏春秋》
對涂山女形象的記錄更加詳盡豐滿,“作歌”情節為涂山女增加了思婦怨婦和精通音律的形象特點。漢代,儒生們根據五行相生說有意識地改造、構建古史系統使得禹娶涂山女神話與九尾白狐產生聯系。 等待電視劇的同時,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來閱讀
《狐妖小紅娘》
原著提前了解劇情了!